一台新装备在工厂下线,仅仅是装备研制完成的第一步。接下来,装备要送到工作现场去进行试运行,检验装备是否能够适合实际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工业试验。大型装备的工业试验有完整的试验大纲,有些需要分成若干个阶段,包含数以百计的试验项目和性能指标,只有完成所有的试验项目并达到指标要求,这种新装备才能通过验收,转入正式生产。
为了保证装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正常运行,工业试验往往要选择最恶劣的工作场合开展,而且还要设计一些超出正常工作强度要求的试验环节,还要持续足够长的一段时间,以检验设备的可靠性。
以罗翔飞刚刚说到的120吨电动轮自卸车来说,工业试验大纲的初稿已经编制完成,在试验开始之后,还要根据试验现场的情况进行逐步完善。按照目前的工业试验大纲,自卸车需要在花岗岩地貌的矿区连续运转3个月,运载超过25万吨以上的矿石,完成1000次以上的载重下坡,并且要求主要部件不得损坏,否则此前的一切的试验结果清零,从头开始。
这样的试验要求,罗丘冶金机械厂方面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以往他们开发过吨位较小的自卸车,工业试验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这种要求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觉得稀罕。让厂长们抓狂的事情是,两年时间过去,居然找不到一个矿山愿意接受这台自卸车去进行工业试验,而工业试验不做完,车辆就无法定型生产,前期付出的心血就完全白费了。
当初立项研制自卸车,是机械部、冶金部等几个部门联合发起的,全国有十几个矿山都表示了支持,有些矿山的领导还在部里表示过对自卸车的期盼,颇说了一些“望眼欲穿”之类的话。自卸车在罗冶下线的时候,这些矿山也纷纷发来贺电,盛赞罗冶的干部职工为矿山冶金系统又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时候,正值国内的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由于自卸车主要用于铁矿、铜矿等金属矿区,所以这个项目划到了经委冶金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负责此事的罗翔飞决定趁热打铁,及时推动自卸车的工业试验,以便发现问题,完善设计,使装备早日定型。他以冶金局的名义,向几家矿山发了函,商讨开展自卸车工业试验的事项。
公函反馈的速度慢得异乎寻常,罗翔飞让手下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反复催了若干次,直到他的耐心快要耗尽了,才陆陆续续地得到了回音。各家矿山的回函相似得几乎像是从后世的网络中拷贝下来的,不外乎先是用好几百字的篇幅陈述电动轮自卸车的重大意义,讴歌罗丘冶金机械厂自力更生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