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者怎样保护自己的商标?

来源: 外推网2020-03-02创业、商标保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机会,但移动应用功能横跨多个领域,很多应用甚至打通了线上、线下,这种转变使得传统的商标保护策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从微信到滴滴,从115网盘到微云,诸多移动互联网领域商标争议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应如何申请商标以便让自己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机会,但移动应用功能横跨多个领域,很多应用甚至打通了线上、线下,这种转变使得传统的商标保护策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从微信到滴滴,从115网盘到微云,诸多移动互联网领域商标争议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应如何申请商标以便让自己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重新认识商标的作用

几百年来,商标一直是企业品牌保护的主要武器,要保护自己的品牌,就应当申请相应类别的商标一直被企业家们奉为圭臬。但在上世纪末在互联网创业潮揭开序幕时,技术的革新使商标的作用一度被弱化,至少对主流的“.COM公司”而言,创业之初可以不申请商标,但必须申请域名,因为域名是用户访问“.COM公司”的途径,而域名中天然就含有他们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传统互联网企业也会申请商标,但商标的作用显然已被严重弱化。因此,第一、二代互联网企业的品牌就是他们的域名,最重要的品牌保护方法就是申请域名。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把人类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域名和商标的地位对调了一下。由于屏幕尺寸和输入的限制,用户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通过点击各种应用程序来获取服务,而原来在个人电脑上,获取相应的服务要通过输入网址才行。

此外,由于附加了基于地理位置、体感等新功能的设计,移动应用所能提供的服务,在深度、广度和便捷性上均超过了通过网址访问互联网网站。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对于保护品牌不再特别重要,而通过商标申请获得应用名称的品牌专有使用权则显得特别重要。就这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标重新重要了起来。

法律是对社会现有规则的总结,但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规则,此时,法律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但法律的调整必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出现后,传统商标分类制度也因为落后于科技的发展而受到了挑战。目前全球通用的商标分类法是《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该协定把全世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分为45类,共包含一万多个商品和服务项目。虽然有这么多产品和服务,但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很多新的服务都是原有分类表上没有的。这些创新服务的品牌怎么保护?一种态度是等,等分类表更新,比如2014年底的分类表更新,就加入了在线社交、网上银行、在线音乐等和互联网有关的服务。  

但守株待兔不是好办法,因为有人会和你竞争。如果创业企业没有商标“护法”,竞争对手和你使用一样的品牌时,你会发现,维权非常困难。正确的做法是,找了解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商标律师,他们会帮你在现有的分类中找到和创新服务比较近似的服务和类别进行申请。这样获得了商标后再有人使用此品牌,就可以正当维权。  

商标注册越全面越好

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一般只要申请一到两个类别的商标即可。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应该把移动应用的全部功能都申请相应类别的商标。在目前的创业环境下,创业者多申请商标会有利于自身的利益。  

首先,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大多很“轻”,知识产权是轻公司的主要竞争力之一,而商标则是主要的知识产权之一,忽视商标就等于放弃了重要竞争力。而重视商标、多申请商标,除了享受周全的保护,将来创业成功比如公司上市或被并购时,所有这些商标申请投入都会以几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倍的数字出现在公司的无形资产科目中,变成公司估值的一部分。

其次,商标申请不足可能导致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在创业之初,如果资金紧张,创业者可以只申请自己应用的核心功能,但如果公司后续融资成功了,则应当补全全部功能的申请。有一部分有魄力的创业者会把品牌进行45类全类申请,而考虑不周全的创业者则可能遭到竞争对手暗算。

在现行商标法律下,创业公司如果品牌被他人抢注,要拿回来是很困难的。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法律的规定是,“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被抢注才可以维权成功,但现行法律对于“有一定影响”的举证要求较高,绝大多数创业公司的市场份额、广告投入和影响力都达不到法律保护的最低标准。   

更可怕的是,竞争对手抢注了商标后,用其来维权被抢注的公司。曾有一个案例,创业者的竞争对手抢注创业公司商标后,向苹果公司投诉App Store上的应用商标侵权。开始时,创业公司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导致应用被下架。在iOS上下架,意味着失去大部分高端客户。

后来我们指导创业者重新申请开发者账号上传应用,再次被投诉后,我们发反通知,告知苹果公司,该应用的商标类别并非投诉方的商标类别,因此不侵权。多次的通知、反通知拉锯战成功拖延了时间。我们依靠拉锯战赢得的时间,向法院起诉投诉方,要求确认不构成商标侵权,最终胜诉,从而使该应用一直保持上架状态。但长时间的法律博弈确实分散了创业者的精力,如果他能把这部分精力花在开拓业务上,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7×24h 快讯

中金公司:美图生活场景国内付费渗透率达5.2%

36氪获悉,中金公司研报透露,预计截至2月,美图公司生活场景下的国内付费渗透率已经达到5.2%。该场景下的产品包括美图秀秀、美颜相机、Wink等。据研报显示,美图生活场景产品国内付费渗透率突破5%,主要得益于生成式AI对传统功能的重新构建,如用AI去双下巴取代传统的手动推图,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效果,促进订阅转化率提升。美图对生活场景应用订阅渗透率的长期目标为10%。

2小时前

惠誉博华:商业银行扩表节奏趋缓

36氪获悉,近日惠誉博华商业银行2024年度业绩点评。报告显示,2024年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回落至4.8%,结束此前连续三年的双位数扩张周期。从银行机构类型看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城商行以8.9%的资产增速领跑,农商行以6.0%的增速紧随其后,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分别录得3.9%和2.7%的增速。这种梯度差异映射出不同类别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头部城商行凭借区域经济韧性维持相对活跃的资产扩张,而股份制银行负债端受制于存款成本刚性约束难以匹配国有大行资金优势,资产端受风险偏好与定价能力限制难以深度渗透区域下沉市场,导致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承压,近三年资产增速中枢较2019至2021年下降逾6个百分点,信贷市场正从增量竞争向存量优化转换。

2小时前

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将举办2025 年首届开放创新峰会

36氪获悉,EHL酒店管理商学院近日宣布,首届 EHL开放创新峰会将于5月20-21日在EHL瑞士洛桑校区举行。据悉本届峰会将围绕食品的未来、再生经济、奢品新义三个主题,打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EHL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Andrea Monti指出:“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代,酒店及泛服务业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2小时前

字节启动Top Seed大模型顶尖人才计划2026届校招

36氪获悉,4月27日,字节跳动Seed正式启动2026届Top Seed大模型顶尖人才校招计划。据了解,此前3月Top Seed开放了研究型实习生招聘,今日起正式启动2026届校招,计划招募约30位顶尖应届博士。本届Top Seed研究课题包括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和系统、多模态生成、多模态理解、语音等方向,基本覆盖大模型研究各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本届Top Seed强调不限专业背景,更关注研究潜力,希望寻找具有极强技术信仰与热情、具备出色研究能力、富有好奇心和驱动力的年轻研究者。

2小时前

硅基智能1000万美元购入DUIX.com域名

近日,AI数字人科技公司硅基智能以1000万美元收购稀缺四字母.com域名DUIX.com,并同步上线同名数字人实时交互平台。据介绍,DUIX,全称Dialogue User Interface System,定位为新一代数字人智能交互基础设施,提供API接入、SDK开发包、免费实时体验入口及多场景应用案例。该平台支持数字人多模态交互,覆盖情感陪伴、客服、教育、医疗、游戏等应用场景,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实时交互式体验。

2小时前

咨询